让读书成为习惯,让思考常伴人生

2023-06-06

0


作者:郭江琪

 

从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到甲骨文的出现,再到竹简记字、印刷术的出现及广泛使用,以文字为载体的书籍得到了广泛流传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。古人云:“一日不读书,尘生其中;两日不读书,言语乏味;三日不读书,面目可憎”。足见阅读的重要性。

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时强调,希望广大党员、干部带头读书学习,修身养志,增长才干;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,快乐阅读,健康成长;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,形成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的浓厚氛围。阅读,是获取知识、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,更是传承文明、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。

读书可以推动一个人去思考,激发出理想信念。回顾历史,读书与理想信念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,一代代人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思考,从而明确了自己的理想信念,又因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不断地读书、不停地思考,汲取更多知识。他们靠着读书带来的知识和力量,顽强拼搏、接续奋斗。严复翻译《天演论》时,提出“适者生存”,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发出强力呐喊,唤起国人自觉的救亡意识。马克思、恩格斯所写的《共产党宣言》,唤醒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,刺破了黎明时的黑暗,点燃了革命思想的火花,让人类在探索历史的进程中看到前进的方向。儿时的周恩来,在上学时讲出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名言,并为了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、奉献一生。

读书与思考是互为补充、缺一不可的,阅读是思考的基础,思考是阅读的深化。如今社会普遍存在着“学而不思、知行不一,学用脱节”的现象,这种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方式,无法将书本中的知识准确系统地联系到一起,不能做到举一反三,活学活用。孔子曰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只读书、不思考,便会形成死读书、读死书的问题;只思考、不读书,便会导致闭门造车的情况。我们应当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统一,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,带着乐趣去读书,带着问题去读书,在思考中发现新的问题,再形成自己的思考,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和质量,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所用,通过阅读获得新知识、了解新思想、树立新观念,从而提高思维的准确性、逻辑性、深刻性、敏捷性、创造性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倡导下,全民阅读蔚然成风,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,适应新形势下所在企业的任务变化,扛起责任、强化担当,带着信仰和感情抓学习、干工作,做到学以致用、知行合一。

相关下载

XML 地图